伏里土陶简介-ag凯发k8国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6月26日 11:01:29   来源: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 

甘言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枣庄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19766月出生于伏里村制陶世家,自幼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对土陶产生浓厚兴趣。后师承天津画院雕塑家杨溢门下。作品在继承现代雕塑艺术家的基础上对传统艺术加以创新,创作出的作品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获奖。20129月参加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获优秀传承人制作奖,其中2件作品被博览园永久收藏。201211月作品入选枣庄首届工艺美术大展,作品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陶能手”。2017年被评为枣庄市工艺美术大师。

1992年考古学家在伏里村北发现了大汶口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可上溯到五六千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这里土陶源远流长,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汶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明清时期这里又有吸收其他姊妹艺术之长处的印痕。当地至今仍沿袭古老原始制作方式,将粘土暴晒、泡浆、过滤、脚踩、手揉等方式增加胶泥的粘性和可塑性后印坯成型,又采用刻、沾、雕、上釉、打磨、抛光、阴干等十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半成品后,再经800--9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红土陶。因温度和土质的不同可呈灰、深紫、象牙黄等色彩,给观赏者以返璞归真之感。独具匠心的纯手工艺术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要,传递出原始艺术的神秘气息,从而达到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和谐统一。

     山东省枣庄市西集镇伏里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出产土陶,伏里村相传为伏羲故里,村南伏山上有唐太宗年间所建的伏羲祠,有伏羲与女娲的许多优美传说,当地许多人信奉伏羲。伏里村的烧陶历史,依据1992年在伏里村北发掘的“建新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可以上溯至5000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伏里村附近的周代遗址、战国汉代墓葬群、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遗址和墓葬也一一证实了伏里土陶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建新遗址”隶属于大汶口文化,在漫漫5000多年的时光中,伏里土陶的制作工艺在一个村庄里悠悠未绝并自成风格,直至解放前后伏里村依然商贩云集,约有三、四百口人从事这一传统行业,其产品远销至周边几百公里,风靡鲁南、苏北、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的十几个县。
    伏里土陶保持着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形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时期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是山东土陶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是不可多得的流传于地面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
    今天的伏里土陶产品分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上百个品种,目前流行的有30多个品种。祭祀品类有菩萨像、大辟邪、香炉、香案、香牌、狮子、香筒和土堞。其中狮子是最具代表性的祭祀类观赏品,狮鼻由外突的两个泥球组成,尾巴上翘成s状,装饰图案为凸起的线条、乳钉、漩涡纹、菊花纹及莲花纹。有大站狮、守门和驮香烛的蹲狮、狮子头型的香牌等。狮子形象威而不凶、装饰意味浓厚。赏玩类有陶鬶、陶狮、陶虎、陶羊、蟾蜍、孩儿枕、泥哨等。蟾蜍在伏里土陶中品种最多,产量最大,通身饰以乳钉、玉兔捣药、辟邪古语等纹样。伏里人把它做成特大、大、中、小、微多种形制,特大个蟾蜍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6厘米背上挖洞,可植花草,用作辟邪镇宅驱毒疫;大个蟾蜍长15厘米、宽11厘米、高9厘米,作为摆件而用;中、小个蟾蜍内置陶球,可作儿童的陶铃,蟾蜍属赏玩类产品,是当地儿童的辟邪玩具;最微型的蟾蜍长1厘米,宽0.8厘米,可挂于儿童脖子上以求辟邪之效。生活用品类有汉纹罐、八角松枝盆、阖盆、灯台、烫酒用的酒鬼、钱闷子等。汉纹罐的主要作用是悬挂起来贮藏菜种,以避鼠害及潮湿。饰以叶状纹、乳钉纹、回纹、旋纹等。
   伏里土陶的花纹缀饰以菊花为多,其次为莲花,其余花卉图案较少见,这与当地的民间传说有关。其它装饰伏里土陶的纹样如回纹、乳钉纹、漩涡纹、旋纹、鱼鳞纹、线条纹等皆与汉代的典型纹样一脉相承;树叶纹则可能与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殖崇拜有联系;鱼、马、蟾蜍、知了、鸟、日、月、星、水等花纹则有着史前文化的意蕴。
   目前产品分祭祀、赏玩和民俗三大类,100多个品种,产品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玩具博物馆、日本人型玩具学会收藏,被喻为“山东土陶艺术品种当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是传流于地面的稀有土陶文物”。2009年,“伏里土陶”第一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伏里土陶”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伏里土陶具有很高的艺术、考古、收藏、陈列、装饰等多种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专家誉为“鲁南民间艺术一绝”。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