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冢子头遗址:“小聚落”隐藏大历史-ag凯发k8国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3月20日 10:03:32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吃鲍鱼、玩六博……4000余年前的胶河先民过着怎样的生活?或许从高密前冢子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窥见一斑。近日,该遗址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在历时两年多的考古发掘中,研究人员发现该遗址年代跨度大,连续性强,是一处贯穿大汶口文化到汉代的古聚落,对理解东夷地区华夏化的过程,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村民耕作常翻出碎陶片

前冢子头村位于高密与胶州的交界处,以盛产大白菜闻名于当地,相传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晏婴曾生活于此,由于靠近晏王冢,遂得名。

“发现遗址的地方,我们叫‘南台’,是村里的一块宝地,这里土质优渥,种出的大白菜汤鲜味美!”前冢子头村党支部书记宋同江告诉记者,这块区域本来是隆起的,比别的地方要高个一两米的样子,后来村里整地用土,村民都过来拉土,“南台”慢慢变得越来越矮。“以前干农活的时候,村民经常能从地里翻出一些碎陶片。”宋同江说,听村里老一辈讲,这里之前是一个庙,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毁了,谁也没想到看似平平无奇的田野下面竟然藏了一个遗址。

遗址涵盖多个文化时期

“这个遗址面积不大,堆积不太深,但年代跨度大,连续性强,各时代遗迹打破关系复杂。”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前冢子头考古队领队高继习介绍,该遗址是一处贯穿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汉代的古聚落,延续约3000年之久。聚落核心区呈方形,约4.7万平方米,核心区外围存在至少两道环壕,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

两年来的发掘围绕核心区东南部及环壕结构开展,通过遗址南环壕东段的探沟,发现该位置环壕为三重。“三重环壕的始开凿年代均在龙山时期,其中内壕与中壕皆沿用至岳石文化时期和周代,各期都有疏浚,至汉代淤平。”高继习介绍,这种聚落的发现十分罕见,具有重要学术研究意义,结合出土的玉锥形器、白陶鬶、蛋壳黑陶杯残片等遗物,初步推断该聚落在大汶口至岳石文化时期处在沂沭河流域与胶莱河流域的南北向交流、胶莱河流域与胶东半岛南部地区的东西向交流中,或曾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并因此发展为胶莱地区一处重要的聚落。

大型台基具有神圣空间属性

进入夏商周时期,这里成为一处典型的基层聚落,但发掘区丰富的疑似祭祀活动台基,揭示该聚落或具备特殊的政治宗教地位。

战国时期的一处台基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该台基大致呈圆形,面积达780平方米。因历代耕作取土,台基顶部地面部分已被削去,从对残存的地下基坑解剖情况来看,筑造过程是先开挖1.5米以上深度的大型圆坑,坑底经过整平,填土取自外围黄色生土以及遗址外围壕沟中的黑色或青灰色淤土,以倾斜土层铺垫并经压实或简单夯打的方式填平基坑。与台基大致同时期的灰坑、灰沟内,出土大量动物骨骼和制作精致的暗纹陶器等遗物;台基南侧约2米处,有一座一次性填埋7人的人牲坑,经鉴定为青壮年阶段的4男2女以及一位未成年;台基西南侧一口水井的近底部填土中,发现一件器形硕大的陶甑,复原后口径120厘米、高90厘米。考古队认为这两处迹象很可能都与圆形大台基有关,反映的都是重要的祭祀活动。

发掘范围内少见两周时期居住遗存,反而以疑似祭祀台基为主,可能具有“神圣空间”的属性。《史记》称周代齐国采取的是“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而齐地保存有八主信仰等复杂多样的祭祀对象,祭祀形式也复杂多样。前冢子头发现的周代台基遗存应该与这类祭祀遗存有关,为研究商周时期基层聚落的功能分化提供了重要研究素材。

遗址等级高研究意义重大

在发掘的一处东周台基东坡,还留下十多层生活垃圾倾斜堆积,有鲍鱼壳、牡蛎壳、文蛤壳等海鲜品遗存,以及丰富的陶炊器、盛器等,显示台基上经常举行宴饮活动,场面丰盛。“据考证,当时这片区域距离胶州湾20多公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贝类集中出现,反映了较远距离贸易或贡赋活动的存在,同时表明参加宴享活动的人群或为权贵阶层。”高继习说。

而在发掘现场的一条汉代小水沟内,还出土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桌游——六博棋具。发现棋、筹各一,保存完好,由动物骨骼精细磨制而成。考古人员推算,六博棋的制作年代为战国至汉代,结合发现的战国时期建筑台基,说明该聚落在战国至汉代仍较为繁华。

“小型聚落往往能够提供大遗址所无法提供的基层社会信息,前冢子头遗址对于理解东夷地区华夏化的过程,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继习表示,下一步,考古队还将对该区域进行第三次发掘,并对周边的商周时期土著文化遗址开展考古工作,持续关注该区域内各时期的文化关系。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鲍福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