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共绘“新画卷”——薛城区政协持续接力推动小沙河治理走深走实-ag凯发k8国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9月05日 10:16:06   来源:枣庄日报

初秋时节,碧空如洗,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薛城区小沙河波光潋滟,水清岸绿,三五行人结伴而行,漫步河边,拍照打卡,感受着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作为建区以来惠及面最广、建设战线最长、基础设施改造最多的民生项目——小沙河改造提升治理工程,给薛城人民带来了别样体验。为了把这一惠民工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薛城区政协连续3年综合运用提案督办、协商座谈、专项民主监督等方式,持续接力建言,推动办理落实。

提案高位推动

综合治理破题开局

水是城市之魂。小沙河贯穿新老城区,沿河岸建设的公园,被称为“沿河公园”,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也曾是几代薛城人的“沿河”记忆。随着时间的变迁,行洪安全、水域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逐渐浮现,周边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孙步洲、谢慧委员了解上述问题后,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分别形成了《关于加快小沙河沿河步道建设的建议》《关于改造提升沿河公园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的建议》等提案。经过并案处理后,《关于开展小沙河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被确定为2022年1号重点提案。

委员的建议引起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重要板块,薛城区立足打造“城市会客厅”,坚持“治一渠活水,美一处风景,惠一片民生”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小沙河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同时,恰逢该区创新推行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制度,区委书记巴海峰同志主动领办该提案。领办以来,巴海峰多次召集住建、城乡水务、综合执法等部门,召开提案办理工作会议,听取委员意见,要求把委员建议充分吸纳到工程建设中去。

“实施小沙河综合治理,做靓城市河岸风景线”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同步启动实施,区政协组织提案者和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采取办前协商、现场视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把脉问诊,推动落实,向区委、区政府呈报了《关于实施小沙河水环境治理做靓城市河岸风景线提案办理协商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10余条建议。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薛城徐徐展开。

持续接力建言

推动精彩蝶变升级

美好画卷甫一启幕,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党派团体和界别群众更对这一城市更新工程充满了期待。在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民建薛城区支部作了《绘就“水美薛城”新画卷》议政发言,提出“要以小沙河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夯实‘水碧薛城’基底,激发‘水润薛城’活力,探索‘水富薛城’路径,形成‘水美薛城’经验”等建议,引起与会人员共鸣。《关于绘就“水美薛城”新画卷的提案》被确定年度重点提案,采取区党政领导、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承办单位负责同志“三线”分层领办督办的模式推进办理落实。7月28日,区政协召开了重点提案协商办理座谈会,对2022年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现场视察了小沙河综合治理推进情况,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小沙河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紧锣密鼓,有序推进,作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经过升级改造,实现精彩蝶变,通过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形成水岸交织、城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客厅,百姓推窗即赏景、起步可入园,这一处集生态休闲、康体健身、文化体验、网红打卡、夜游经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公园,颇受市民青睐。

着眼重长管远

开出长效管理良方

改造后的小沙河像一条玉带镶嵌在薛城新老城区,成为市民打卡游玩的新去处。游人如织,必然带来一系列后续管理问题。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常态管理,又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巩固小沙河治理成果,共绘人水和谐新画卷”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24年协商工作计划》,同时采取专项民主监督的方式推动办理落实。自5月份以来,专项视察监督组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努力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出精准建议。7月25日,薛城区政协召开“巩固小沙河治理成果,共绘人水和谐新画卷”提案办理协商会议,实地察看了小沙河改造提升现场,听取了常态化管理情况的汇报。委员们与相关部门、镇街进行了充分协商,就有关问题达成了共识,提出要建立“包联机制”,扛牢主体责任,形成联动协调工作格局;要用好“网格力量”,加强问题排查,完善“全域覆盖、联动共治、常态运行”的网格管理体系;要发动“全民参与”,用好诚信体系,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

经过充分协商,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常态管理不是一家的事,需要政策协调、工作协同、广泛参与。区住建局、区城乡水务局、区综合执法局及属地镇街负责同志纷纷表示,将积极采纳建议,压实责任,创新思路,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小沙河治理常态长效管理的“后半篇文章”。(袁传利)

 

责编:胡宗敏

 

网站地图